English

中国教育呼唤创新

2001-03-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总书记从中国国情出发,面对世纪之交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战略决策。众所周知,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为全社会的创新依赖于教育。教育不仅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而且生产、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因此,教育要能真正肩负起为21世纪的中国社会创新做出应有贡献的伟大使命,就必须首先对自身进行创新。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改革的深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教育领域中凸现出的问题已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与社会其他领域相比,教育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的现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我们刚刚跨进21世纪门槛时,对我国的教育进行审视与反省,我们可以看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还远没有建立起来;教育的人才观和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很不适应;学校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任重道远;教育评估的制度化、专门化以及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评价体系亟待构建;教育的科研体制还阻碍着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的大量产生以及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现行的教育发展水平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诸如此类,教育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必须通过研究,以创新来加以解决。

最近,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天津市教育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武升主编的专著《教育创新论》一书,对教育目标的创新、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体制的创新,教育体系结构的创新,全面发展教育的创新,课程的创新,教育形式与方法的创新,教育组织管理的创新,教育评价的创新,创造型教师及其培养等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阐述。书中的不少观点也是具有“创新”特征的,可以说是它是一本以创新的精神来研究教育创新的力作。

关于教育体制创新,作者认为,要理顺政府于社会的关系——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实行所有权与办学权的分离,要界定政府与学校的角色,创建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划分各级政府的能级——完善“科层制”,要培育教育市场——形成一种新型的学校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关于教育目标创新,作者提出,要加强和贯穿思想政治素质这个灵魂,即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为立身之本。要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技巧,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设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教育形式与方法创新,作者强调个性化的教育形式,个人终身学习的教育形式。具体来说,可以班级教学辅之以个别教学,班级教学辅之现场教学,采用“灵活的课程表制”等,要由传授式教学向引导学生探索式学习转化,学习书本知识与参加实践活动并重。

此外,书中对教育其他方面的创新,也都有独到的见解,相信读者能从中受到不少启发。

(《教育创新论》,张武升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28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